第135章 天谕大神官将至长安!(1 / 2)

第135章 天谕大神官将至长安!

长安几多风雨,也依旧未能,扰乱得了年关的气氛。

唐国都城长安城外,三十里处的长安县内,大批的羽林军,彻夜巡查城内。

括五里方圆的长安县内,家家关门闭户,依唐律皆不得出,不得扰了西陵来的使者。

尤其是西陵神殿天谕大神官,下榻所在的驿站内,更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,长安县的百姓见不到,神殿的神官们出不来。

长安县令亲领主簿三班衙役,在长安县的两条主干道上巡查,见到谁敢外出,查明身份后,依照大唐律例,分别关押看管。

这对于亏空颇多的长安县而言,岂不是个绝佳的捞钱时候?

打这为国尽忠,为维护大唐律例而捞钱,难不成部堂里面的大人们,还会责难他不成?

“孙主簿,带着三班衙役,给老爷我好好的查!”

“这一次西陵来的是大人物,不要让那些刁民见了。”

长安县令平日里倒也不担心这些刁民,去长安城中告状,没有路引这些刁民,连长安县的地界都出不了。

况且刑部各个司里面,又不是没有他的熟人,大理寺不会管这些刁民的事。

大唐高祖虽明言,百姓皆可拿着大唐律例去敲响,位于王宫外的鸣冤鼓。

可鸣冤鼓好敲,但是能否走到鸣冤鼓所在,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。

孙主簿有些担忧道:“老爷,有小道消息,这一次神殿的大人物,能通天了都,就怕那些刁民,闹出了动静。”

这天地下最难搞的事情,一个是刁民,第二个就是神殿的神官。

谁都知道西陵神殿,跟唐国之间是有些生死大仇,但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唐国百姓,哪里会管得了那些,南门观都说了,天底下都是昊天的子民。

有刁民去南门观告了一次后,再也无人能告到南门观。

现在这些刁民们,都学会了直接奔向桃山去告状,神殿天谕院见信徒虔诚,也不好驳回,总归是要安置下来,分上几亩的田地。

刁民不好管束,那些修行者,又忒喜欢多管闲事了。

长安县令言道:“特殊时期,特殊办理。为维护唐律,我辈义不容辞。”

他咬死了唐律,难不成朝堂上,还有人敢弹劾一位,为了维护大唐律例的青天吗?

“大人高,大人硬!”

“只要这位神殿的大人物走了,这群刁民还不是得乖乖听话?”

孙主簿拍手叫好!

长安县内的两条主干道上,顿时是空无一人,甭管是家里是否殷实,都得避一避三班衙役。

衙门朝前开,有理无钱,莫进来的道理,没有人不晓得,但总有糊涂虫相信,有理就行。

佛祖的都得银两装裱,何况是大唐的律例呢?

银子使够了,能让大唐律例,给你网开一面,银子使不够,秋后问斩那是必然。

长安县北的驿站内!

天谕大神官的车架缓缓而行,数十位黑衣神官,簇拥在那辆马车周围。

神殿的护教骑兵们卸掉了甲胄,仅陪着一把战刀,在羽林军的团团包围下。

走出了长安县,朝着那座天下第一雄城长安走去,听说昊天在长安城东的山谷中,降下一句神谕‘昭昭有唐,天俾万国;寿命昊天,既寿永昌!’

可身为天谕大神官的他,却从未收到过这样的天谕,只是那夜见到了荧惑守心,似有神人出现在天穹之下,抛出了一方巨石。

那必然不是‘昊天神!’

正因为如此,他才需要来看看,看看唐国那所谓的昊天神谕。

马车内。

天谕大神官看着手上的神殿教典,言道:“立雪,昊天神在唐国降下了神谕,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?”

“昭昭有唐,天俾万国;寿命昊天,既寿永昌。这样的神谕,意图未免也太明显了些。”

颜瑟、李青山究竟是怎么搞的,居然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。

唐国有书院有夫子,然而观主却在南海漂泊,道门的真修尚无人知晓其是否会偏向书院。

风雨飘摇时,唐国又拿着昊天神谕,无论神殿是否承认此神谕,神殿都是输家,唐国都是赢家。

程立雪说道:“老师,人世间诸,诸如南晋、燕、赵、齐、中山、宋、鲁之国,皆是奏请天谕院,方才有祥瑞出世。”

“说是祥瑞,不过是延续自家富贵之举动,昊天神岂会偏爱,那些愚蠢之人不成?”

“但人世间的普通百姓,很是吃这一套,加之昊天神让那些人有了敬畏,方才节制一二,但依旧是龌龊极多。”

身为天谕院的副院长,程立雪最常见到的就是,从人世间诸国来到桃山下,想要告状的虔诚信徒,最初的桃山下,并没有多少百姓。

来桃山告状的人多了,百姓自然也就多了,可神殿中充斥着,来自人世间诸国的神官。

除非是有案子能够牵涉魔宗,让裁决司动起来,除此之外也只能是安抚。

唐国来桃山下告状的信徒不再少数,只是唐国不会刻意的宣传此事罢了,但即便是涉及魔宗,裁决司也不敢,身往唐国只能行以公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