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7.第507章 铁官司的偷窃案(二)(1 / 2)

第507章 铁官司的偷窃案二

晚饭的时候,辛屈也没单独支一桌,而是去了食堂。

还真别说,这里头的菜色是真的丰富,铁锅的应用,也让油脂这样的奢侈品,一直在锅里翻腾出各种炒菜。

荤素腥齐备,滋味都很不错。

不过因为是糙小米,所以入口的时候,不如辛屈经常吃的舂米,还是有点剌嗓子,只能喝点咸鱼汤润润喉。

接着,辛屈选择去观看一下冶炼的场景。

看看产能。

毕竟咸鱼汤是真的咸,这玩意儿是给准备上夜班的工匠准备的。

长时间处在高温高热的环境里,流汗速度飞快,需要补充大量的盐分,所餐饭里头的咸鱼,就是补充盐分的宝贝。

反正现在咸鱼挂了一堆,需要干重活的地方,辛屈都是协调配给的。

早点吃完了,还能省储藏空间,将更多可以保质期更长的谷物,保存下来才是正道。

走进一个屋子。

屋子的墙壁是一米二左右的厚度,屋子里是三座冶炼用的砖土结构的炉子,烟囱直接到外边,所以这里需要两三个人同时在内和外。

之所以加屋子,那是为了保证在冬天的时候,炉子不被寒风和冰雪过分吹拂,进而降低温度。

保证在一个合适的区间方便冶炼,进而节省燃料。

所以在屋内的人,那是天天跟高温交流,冬天的时候出来外边站冷,进去里头站热,不可谓不是冰火两重天。

总之,稍微逛了十几分钟,辛屈就受不了走了出来。

而更多的工匠还是需要一直留待,有的甚至要干一辈子。

也幸亏屋子内还是有一定的通风口,就是比较靠上边就是了,不然在这里头能被闷死。

“产量现在如何了?”

“大体一天能出铁水五百斤。”

“可以。”辛屈难得露出了笑容,“第二期工程,今年秋后开始忙活吧。”

“是!”涛熬应着。

第一期工程的高炉产出,是被辛屈定在一天五百斤生铁,每年能出个十五万斤,那就算是成了。

但十五万斤的生铁能干啥?

一个标重的锄头,一斤半,一个犁头两斤半,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农具,更不要说一把菜刀也要七八两。

整套加下来,再加上损耗,一整套下来二十斤才可能止住。

十五万斤还只是生铁,还需要精炼一二才能作为百炼钢,现阶段的损耗率,只能被控制在两成,也就是百分之二十。

十五万斤真正能用的就十二万斤。

相当于,只能完成六千套的农具普及。

这还是只是农具普及。

有辛氏这边,还有修路、挖河、开矿、建设、还有其他各种木质加工厂的零部件。

都是钢铁去弄的。

一期工程根本不够用,至少需要两期,才能勉强现阶段的生产生活。

之后如果对外扩张,还需要更多消耗。

交代了一下这边的生产,辛屈就去了一个铁匠铺,将自己画的简易图纸交给打造技术最好的工匠。

造纸需要使用大量的木头,辛屈要造的是便宜的纸,而不是宣纸,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木料,只是适合打碎的木头碎屑。

所以,辛屈决定,采用明清成熟的竹纸的制作方案。

首先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,使纤维充分吸水。

然后将他的锯木厂里的锯末,再加上树皮、麻头、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。

这一步需要的工具很多,不管是柴刀,搅碎东西的搅拌机,都是用来处理的好东西。

其次,把碎料煮烂,使纤维分散,直到煮成纸浆。

煮料的时候,最好是用大石头压住,有助于完全煮烂。

而这个,需要造一口大锅,铁的导热是最好的,延展性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。

其三,待纸浆冷却,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,过滤水分,成为纸膜。

而竹帘更是需要刀具去砍伐竹子,然后还需要篾匠。

其四,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,用木板压紧,上置重石,将水压出。

就跟压豆腐一样,将之压到半干

就能上最后一步,将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,揭下即为成品竹纸。

大体的方法就是这样,但需要解决几个问题,那就是原材料的配比、纸膜的厚度、最后成品的吸墨能力。

同时,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加入多少的碱性矿物,才能解决纤维胶质的脱离问题。

这都需要时间。

所以,趁着现在自己有空,辛屈还是决定先把工具弄出来。

“搅拌破壁的东西,需要能被水利传动,否则单纯依靠人力,太消耗时间和精力了。”辛屈指着自己的图纸说,“因此,钢给我上最好的,这样才能节约时间。之后我们再看着改良。”

“然后是这口大锅,比咱们常用的最大规格的锅,直径再大一半。”

“灶到时候再重启。”

“然后我还得去找造纸的位置,以及设计新的排水河道来配合使用。”

辛屈微微皱眉,不断的思考自己要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