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章 真伪?(1 / 2)

姬唐 乔木兮有思 1066 字 1个月前

“当年不是纣王无道,武王才将之推翻的吗?你怎么说是武王趁商朝大军出征,偷袭而成的?”

攸宁有些不解道。

她的话刚一落下,不管是李世民还长孙,或者是姬松,都是一阵尴尬,这事能明着问吗?

现在姬松恨不得将攸宁拉回去大打几十下屁股,这才能让她脑袋清醒一下。

长孙摇摇头,对攸宁无语道:“你啊,不明白多问问你夫君,别什么话都往外蹦,真是的。”

“你听着就是,别说话!”

攸宁吐了吐舌头,连忙答应,她也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,但却不知道错在哪里。

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事情,其实每代当权着都一清二楚,但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王权,或者各种各样的愿意,都导致事情的真相一直不为人所知。

李世民看着姬松道:“你要带回来的东西是什么?”

这才是他想要知道的,对于殷商遗民的事,他只能当做故事来听。

就算是真的,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再者说了,当年匈奴还自称是大夏的后裔呢,谁当一回事了?

所以说,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,才是他所关心的,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,不值一提。

姬松看着李世民希翼的眼神,知道不给他说些干货,是没办法度过这关的。

“是几种农作物!”

“农作物?”李世民明显有些疑惑,只是农作物的话,还真不算什么。

大唐地大物博,什么东西没有?还需要去不知道有没有的地方去找?

姬松这下没有卖关子,凝重道:“很高产的农作物,要是我大唐能得到,至少可以延续国祚数百年。”

“你.......说的.......可是真的?”李世民颤抖道。

看到姬松点头,他烦躁地站起来。

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想像,让他有种事物脱离掌控的感觉。

要是姬松说的是真的,那么不管是在哪里,就一定要带回来。

这是一个做为皇帝的义务。

长孙看着姬松,轻声道:“今日要不是从你嘴里说出来,本宫定要陛下将说出此言的人当场斩杀。”

“也就是你,我和陛下可以说是看着你长大的,还算对你有些了解,不然今日这件事绝对过不去。”

姬松点点头,说道:“小子明白,这件事对于大唐,华夏来说,是一件改变命运的东西。”

自古王朝更替,无非就是田地和饥荒,只要百姓能活下去,没人愿意将脑袋挂在裤腰带上。

“这件事还有谁知道?”

李世民回头问道。

姬松感受到了强烈的杀气,他敢肯定,除了今日再坐几人,要是还有谁知道,必定会被清洗。

如果是真的,那么这将是一件立地成圣的大功德。

可以说,只要他李世民拿到这件功德,不管他之前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。

只要能成功普及高产作物,那他就是最受爱戴的帝王之一。

“没有了,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对人说过,要不是今日陛下逼问,小子是不准备说出去的。”姬松无奈道。

他确实无奈,现在自己口说无凭,说出去也没人信。

就算有人信,但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,这中间又会出现不必要的波澜,这不是姬松想要看到的。

“说真的,当小子知道这个消息时,也是不敢置信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根据推断,就在我们的这块大陆的东北角,那里因该是与那片大陆相连接的。”

“退一万步来说,就算没有相连,也有可能是相隔不远。”

李世民心里很乱,他有些茫然,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理智告诉他这件事是无稽之谈,但他又希望是真的。

要是这话是别人说的,他想也不想,就能将其拖出去杀了。

但姬松不同,他从来没有令自己失望过。

以他的性子,要不是有十足的把握,是不会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事情大动干戈。

但他现在不但动了,甚至还不惜利用海贸的巨额利润引诱世家勋贵,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此出力。

更是将自己最得意的几个弟子派去,专门设计出海的海船。

种种迹象表明,姬松这小子绝对是有着自己不知道的事情,也绝对隐瞒了不少事实真相。

但这些他不在乎,他在乎的是他说的是不是真的,只要是真的,那么就算是倾尽国力,也要一试。

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赌博的皇帝,要不然也不会在绝境下直接带亲兵冲击窦建德的军阵了。

“现在你可知道海船的进度如何了?”

说完还玩味地看着姬松道:“别跟朕打马虎眼,这些人里就你几个学生最为突出,船也是他们设计建造的,要是说你不知道内幕,谁信?”

姬松闻言讪讪一笑,不好意思道:“是知道一点点!”

他用掐住小拇指的一点,对李世民道。

李世民翻个白眼,才不信他的话呢!

“小子只知道他们的大方向没有错,只要按照现在的进度,最多三年,就能彻底建造出可以在深海航行的海